【湘君按】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赋能作用抗击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蜕变脱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官网刊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实施方案》答记者问。现我们将《实施方案》全文及其答记者问刊载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文件出台的有关背景、目标任务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此次《实施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有关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落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等政策举措,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已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方向,数字转型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重要引擎。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维持消费、保障就业、稳定市场、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仍存在较大潜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有的甚至实现逆势发展,而传统企业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大。以餐饮、零售、酒店、教育培训等为代表的线下消费大幅下滑,制造业、农业等行业企业受用工短缺、供应链中断、防疫物资缺乏等影响,面临招工难、复产难、订单下滑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尤为敏感,面临生死存亡压力。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复工报批、设备消杀、工厂应急排班、复工供应链、出货物流管理等数字化应用,在弥补企业损失、支持企业复工、缓解裁员压力、精准控制库存、保障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相关技术可为企业提升约60%的作业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据有关机构测算,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中小微企业蜕变脱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制定了《实施方案》。
问:我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存在哪些障碍和堵点?
答:据有关机构研究测算,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转型困境。即使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很多中小微企业都是依靠外力,被动应对。当前主要急需着力解决3方面的难题:
(一)能力有两难“不会转”。
一是基础差。据了解,我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多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基本处于“上云”阶段,对深度的业务“用数赋智”推进不够。
二是门槛高。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共性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数字化设计、仿真、测试、验证等环境建设往往需要企业自己投入。而中小微企业又往往做不了。
(二)资金有两难“没钱转”。
一是成本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成本仍然偏高,硬件装备改造或替换成本也很高。据测算,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后利润仅为3-5%,转型成本承受不起。
二是贷款难。据有关研究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贷款额仅占银行贷款总额25%,企业信用信息覆盖率为21.4%,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覆盖,特别对于轻资产运作的公司,缺少可信抵押资产,贷款十分困难。
(三)效益有两难“不敢转”。
一是周期长。阵痛期难以逾越。当前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用性解决方案仍较少,可借鉴案例少,很多需要企业自己摸索,见效慢。很多企业怕还没过阵痛期,就先死掉。
二是协同差。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间协同转型不够,数字化产业链和数字化生态未建立,一家企业难以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转型,无法形成协同倍增效应和集群效应。
问: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的思路和举措是怎样的?
答:面向中小微企业,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大力推行数字化转型。短期内,助力企业快速脱困,减小运营成本,缓解订单及供应链压力,同时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对冲可能出现的出口下降;中长期,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牵引作用,打通数字化转型链条,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激发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施外力赋能,解决“不会转”的能力难题。
一是加强平台赋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搭建平台企业(转型服务供给方)和中小企业(转型服务需求方)对接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需求,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更多转型产品、服务、工具,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同时,对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和产品,组织联合攻关。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降低转型门槛。支持开展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引导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社区,强化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要承诺确保服务开源开放。
(二)推行普惠服务,解决“没钱转”的资金难题。
一是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降低转型成本。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政府补平台,平台做服务。对于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试点平台、服务机构、示范项目等,原则上应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至少一年期的减免费服务。对于获得地方财政支持的项目,应参照该标准提出服务费用减免措施。
二是探索“云量贷”,缓解贷款难。联合金融机构,根据云服务使用量、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改造的投入,认定为可抵押资产和研发投入,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探索税收减免和返还措施。
(三)聚合力建生态,解决“不敢转”的效益难题。
一是树标杆示范和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快速转型。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户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发布转型指引,引导企业快速转型。
二是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充分发掘企业间协同放大效益。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推动企业间订单、产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协同。支持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的新生态。
问:就推动落实《实施方案》,近期重点将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答:近期我们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共同搭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的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通过组织示范工程,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依靠市场化方式难以解决的共性瓶颈问题,强化面向中小微企业、行业和区域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企业数字化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企业赋能作用,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示范性应用,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形成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
三是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结合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领域开展政策试点,强化政策支持供给。鼓励平台、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创客共享开放数据化生产资料、设施、工具,完善灵活就业、创造性劳动相关收入分配机制,提供多样化就业服务和多层次劳动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高技〔2020〕5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网信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赋能作用抗击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好做法请及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积极行动,大胆探索,推进各项任务加快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
2020年4月7日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
打造数字化企业。在企业“上云”等工作基础上,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减成本、降门槛、缩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培育数字化生态。打破传统商业模式,通过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着力推进农业、工业服务型创新,培育新业态。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充分发掘新内需。
二、主要方向
(一)筑基础,夯实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
加快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大对共性开发平台、开源社区、共性解决方案、基础软硬件支持力度,鼓励相关代码、标准、平台开源发展。
(二)搭平台,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促进产业数据中台应用,向中小微企业分享中台业务资源。推进企业核心资源开放。支持平台免费提供基础业务服务,从增值服务中按使用效果适当收取租金以补偿基础业务投入。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引导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鼓励以区域、行业、园区为整体,共建数字化技术及解决方案社区,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三)促转型,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云服务基础上的轻重资产分离合作。鼓励平台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终用户智能数据分析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企业创新“轻量应用”“微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加快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生产发展,推进数字乡村、数字农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应用,打造“互联网+”升级版。
(四)建生态,建立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
协同推进供应链要素数据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化,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支持产业以数字供应链打造生态圈。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性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联合创新,共享技术、通用性资产、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中台等资源,探索培育传统行业服务型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流程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变革有机结合,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
(五)兴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疏通政策障碍和难点堵点。引导云服务拓展至生产制造领域和中小微企业。鼓励发展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新模式,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蓄水池作用。
(六)强服务,加大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鼓励各类平台、开源社区、第三方机构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开发工具及公共性服务。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咨询机构和区域数字化服务载体建设,丰富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的数字化服务功能。创新订单融资、供应链金融、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数字化转型多层次人才和专业型技能培训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鼓励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
三、近期工作举措
(一)服务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1.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倡议。
搭建平台企业(转型服务供给方)与中小微企业(转型服务需求方)对接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提出数字化转型应用需求,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更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产品、服务,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
2.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
支持在产业集群、园区等建立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强化平台、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需求撮合、转型咨询、解决方案等服务。
3.支持创建数字化转型开源社区。
支持构建数字化转型开源生态,推动基础软件、通用软件、算法开源,加强专业知识经验、数字技术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合封装,推动形成公共、开放、中立的开源创新生态,提升传统行业对新技术、工具的获取能力。
(二)示范赋能: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
1.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
结合行业领域特征,树立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户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开展远程办公服务示范,引导电信运营商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总结提炼转型模式和经验,示范带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2.推动产业链协同试点建设。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共享平台,推动企业间订单、产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协同。支持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
3.支持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示范。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跨行业联合,建立转型服务平台体,跨领域技术攻关、产业化合作、融资对接,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创新、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创新衔接的新生态。
(三)业态赋能: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
1.组织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政策试点。
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在教育领域推进在线教育政策试点,将符合条件的视频授课服务、网络课程、社会化教育培训产品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学分体系、支持学校培育在线辅导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
2.开展新业态成长计划。
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和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点保障企业名单,面向数字经济新型场景应用、数据标注等新兴领域,探索建立新业态成长型企业名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了解企业面临的政策堵点和政策诉求,及时推动解决。
3.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
结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降低灵活就业门槛,激发多样性红利。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各类增值应用开发平台、共享用工平台、灵活就业保障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开放共享资源,为中小微企业主、创客提供企业内创业机会。广泛开辟工资外收入机会,鼓励对创造性劳动给予合理分成,促进一次分配公平,进一步激活内需。面向自由设计师、网约车司机、自由行管家、外卖骑手、线上红娘、线上健身教练、自由摄影师、内容创作者等各类灵活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供需对接等多样化就业服务和社保服务、商业保险等多层次劳动保障。
(四)创新赋能:突破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
1.组织关键技术揭榜挂帅。
聚焦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撑,制定揭榜任务、攻坚周期和预期目标,征集并遴选具备较强技术基础、创新能力的单位或企业集中攻关。
2.征集优秀解决方案。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行业专家、投资机构、应用企业等多方力量,从技术、需求、产业发展等角度多方评估,突破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数字化转型共性解决方案,夯实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
3.开展数字孪生创新计划。
鼓励研究机构、产业联盟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围绕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数字基础设施、通用软件和应用场景等难题,聚焦数字孪生体专业化分工中的难点和痛点,引导各方参与提出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案。
(五)机制赋能:强化数字化转型金融供给。
1.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以专项资金、金融扶持形式鼓励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虚拟数字化生产资料等服务,加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通过平台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微企业多次复用的形式,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行成本。对于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试点平台、服务机构、示范项目等,原则上应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至少一年期的减免费服务。对于获得地方政策支持的,应参照提出服务减免措施。
2.探索“云量贷”服务。
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试验区联合金融机构,探索根据云服务使用量、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改造的投入,认定为可抵押资产和研发投入,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探索税收减免和返还措施。
3.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
结合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完善产融信息对接工作机制,丰富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融资信息对接目录,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建设产融合作平台,创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上云”保险等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各地发展改革、网信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积极行动,大胆探索,结合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拿出硬招、实招、新招,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商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实施试点示范、专项工程等工作。